黎族与彝族有亲缘关系?

作者:安东 来源:凉山日报 时间:2017-03-06 11:24:18 阅读量:

 75331488764022736.jpg

 
  海南黎寨黎族博物馆陈列的“黎族祖先像”
81131488764022736.jpg
  凉山彝族大毕摩的头饰。
  “黎族祖辈像?我怎么横看竖看,远看近看都像我的祖辈像呢?”我心想,是不是搞错了?这样的五官、这样的肤色、这样的头帕、这样的英雄结、这样的衣服这样的包、这样的装扮这样的形象和凉山美姑彝族老人的装扮简直别无二致。特别是头帕上的英雄结,和被称为是“彝族符号”的彝族“英雄结”没有两样。黎族与彝族,两个不同语言的民族,何以拥有同一种被称为“民族的鲜活个性”的民族符号呢?会不会也是近亲或远亲呢?
  
 
  不久前,我走进海南黎族村,走进黎族博物馆,图片展打头的是一张已经风雨沧桑、几近泛黄变色的老照片。老照片的说明是:黎族祖辈像。
 
  “黎族祖辈像?我怎么横看竖看,远看近看都像我的祖辈像呢?”我心想,是不是搞错了?这样的五官、这样的肤色、这样的头帕、这样的英雄结、这样的衣服这样的包、这样的装扮这样的形象和凉山美姑彝族老人的装扮简直别无二致。特别是头帕上的英雄结,和被称为是“彝族符号”的彝族“英雄结”没有两样。
 
  显然,照片上的人物,单从身上的装扮就可以看出,他是个以头为先,注重头饰的黎族人。
 
  从此可以看出,黎族也是个注重头、注重头饰的民族。
 
  彝人
 
  一个注重头部装饰的民族
 
  有谚语曰:“彝饰头,藏饰腰,汉饰脚”。其意为:彝族注重装饰头部,藏族注重装饰腰部,汉族注重装饰足部。
 
  彝族注重头部,注重头部装饰,不仅仅是因为头是人的门面,而彝人认为头是人的灵魂之居所。彝人认为人有灵魂,且有“一魂四处游荡,一魂驻守火葬墓地,一魂回归祖界”的“三魂说”,即人死之后有三个灵魂,也就是灵魂不死观。
 
  彝人特别是民间彝人们认为,人的灵魂之居所在前额之发下,故彝族有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男子多蓄发于头顶,称“兹母”或“兹尔”。男孩在三四岁时就开始在额头顶留一棕头发,成年后将其挽成一个发髻。人们视其为能主宰吉凶祸福的灵魂住所,所以神圣不可侵犯,除父母长辈之外,任何人不能触摸、戏弄,犯者绳之以彝族习惯法。因此汉语称其为“天菩萨”。
 
  而今的凉山彝族,留椎髻者为数还不少,有的达十来米长,常常盘绕于头上,远看似戴头帕。椎髻不长者则戴上青蓝黑色的棉布或丝织头帕,再在头帕上扎一尖锥状的长结,顶于额头或头顶位置。彝语叫“兹提”,汉语称“英雄髻”。其意为:戴头帕时以此代替被盖在头帕之下无法竖起的“天菩萨”,也以饰头部,装点灵魂之居所。
 
  头帕,彝语称俄梯,有的地方也称叠帕,一般为男子头饰。大多用黑色或深蓝色长巾盘缠而成,头帕大都扎“英雄髻”,不扎英雄髻者极少,一般为少数老年者。
 
  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英雄髻,相比之下,青年男子的英雄髻扎得细长,挺拔耸立,象征朝气蓬勃,勇猛威武之气概;老年男子的英雄髻扎得粗壮,意为庄重老成,沉稳;均盘于额中。有的长约十几二十厘米,有的则三四十厘米。
 
  英雄髻
 
  髻式各不同,挽法有讲究
 
  “凉山彝族男子的‘英雄髻’还有三种髻式不同于一般,一种叫臣髻,系用头巾挽一粗短海螺髻,盘于额上,支向前方,是头人的标志;一种叫毕髻,也是用头巾缠成螺状,立于额上,但髻尖下垂,是祭司毕摩的髻式;一种是用细竹棍裹在头巾中,缠成细如中指长约60厘米的髻,斜插额前,这是英雄扎夸的髻式。这几种髻式都代表着身份高贵的人,是过去奴隶制等级的产物。”(巴莫姊妹彝学小组:《四川大凉山》)
 
  英雄髻有偏左偏右之分,传说彝族先祖从滇、黔过往凉山时,曲涅系家支从左边渡金沙江,古候系家支从右边渡金沙江,故凡属曲涅系家支的后裔英雄髻偏左,古候系家支后裔则偏右。
 
  其缠绕的技法和缠出来的式样,各地不一,千姿百态。但缠绕的方向却相当讲究,各地完全相同,活着的人戴的均从右至左向缠绕,死者戴的则反之。
 
  记得父亲有三个头帕,有个是深蓝色的,两个是黑色的。其中有一个是丝的,两个是布的,他最爱戴的是黑色的布头帕。那种布料和一般的布不一样,织得疏些,透气透风又透光,据说是一种特制的布料。一顶头帕的布料长达丈余,他会缠几种缠法,绳状的、带状的、交叉状的都会。早上起来时现缠现戴,有时以头为模即直接在头上缠,有时以膝为模缠好再戴上。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风雨烈日,头帕从未离过头。扎出来的英雄髻时粗时细,但总是那么挺拔。
 
  头帕
 
  不断演进,多姿多彩
 
  而今的头帕,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变化而有了很大的演进,可谓多姿多彩。其形有大有小,有高有矮;其色有赤有橙,有蓝有紫,有黑有青;其髻有长有短,有粗有细;髻色有素有艳,七彩耀目;其料有麻有布,有丝有绸;其缠法有索状,有带状;其戴法则前倾后仰,左扬右斜,随心所欲,百花齐放。还有了舞台头帕和生活头帕之分,在市场,在商店既能买到各种布料,也能买到各式各样的成品头帕。有人还发明出外包布料内装海绵或泡沫或其它材料的既美观大方,又经济实用的成品头帕,并获得专利。
 
  猜想
 
  黎族与彝族是近亲或远亲
 
  有人认为,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兽面具”的额饰是彝族头上的“兹母”即“天菩萨”或头饰“兹提”应该是“英雄髻”的代表或是“兹提”的初形。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
 
  后在1963年发现的云南昭通后海子东晋霍承嗣墓壁画中就出现了与今大小凉山彝族男装颇为相似的“兹提”,则不算早了。书载:“云南昭通后海子东晋霍承嗣墓壁画绘于东晋太元年间即公元386年至公元394年”。彝族留“兹母”、戴头帕扎“兹提”的习俗可以说是与彝人的诞生发展近乎同步,其历史之久远,毋庸置疑。
 
  有人提出:画在挂有僰人悬棺的陡壁上的僰人岩画中“天菩萨”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兽面具”的额饰应该是彝人的?不是彝人的也应该与彝人有关,或者叫“不是近亲,也是远亲”。因为,头饰也是一种文化,且应该属服饰文化的范畴。而服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和文化的结晶,是一段时期文明发展的良好表现形式。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和形象展示,体现的是民族的鲜活个性,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面貌。
 
  那么,黎族与彝族,两个不同语言的民族,何以拥有同一种被称为“民族的鲜活个性”的民族符号呢?会不会也是近亲或是远亲呢?
 
 
  文/图 凉山日报 安东
 

上一篇:彝族和印第安人有共同的祖先?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一周阅读排行榜
视频关注排行榜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合作联系 | 广告咨询

始于2008年 凉山在线 www.ls520.net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2019630号 凉山州网监备案号:51340003001212

联系电话:0834-2596961 电子邮件:admin@ls520.net 联系 QQ:418311737 QQ:515299333

欢迎商家、企业、单位等社会各界朋友与本站合作,共赢未来! 联系地址:西昌市尤家屯安置小区21单元1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