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传统的婚嫁习俗
作者:李成明 来源:四川手机报 时间:2016-10-17 09:45:24 阅读量:
从请媒婆议婚、送“八字”定姻缘到选定良辰吉日,男方备好彩礼,请来亲朋好友鼓乐吹奏去女家接亲,再到办婚宴迎接宾客,以及新娘回门等等,旧时的西昌男婚女嫁,有着一套约定成俗的规矩。
旧时西昌男婚女嫁,有着一套约定成俗的规矩。
网络配图
送“八字”定姻缘
首先请谋婆议婚,如果两方家长认为儿女般配,就由媒婆转达女庚(出生年、月、日、时),俗称“口八字”,若与男庚相合则通报女方,女方提出所要彩礼。双方达成协议后,男方备彩礼,以书面形式请女庚,女方家长以红纸书其女庚请媒人交男方家,此为发红庚(又名发八字)。
缔结婚约:男方备足双方协定的财礼到女方家定亲,由女方宴请宾客,叫吃定亲酒,即为婚约达成,从此男方在三大节时(春节、端午、中秋)要去女方家拜年送节,直到完婚。
定婚期(又叫定年月):男方请算命先生根据一家人的属相,男女庚择定婚期,给女方定发亲的年、月、日、时,给男方定迎亲的年、月、日、时及方向(同哪方向迎喜神)书写两份,男、女各执一份,男方提前一月以上备礼到女方家报婚期。旧俗认为如果一个村子中同一天有几家接亲,要最先接到新娘的一家才好。
网络配图
接亲迎亲
接亲:婚前一日,男方备足议定的财礼,酒肉及新娘的服饰,赠送长辈的衣物到女家。到吉日,男方请童男童女执灯笼、火把、礼壶(内装酒都是双数),请亲朋好友组成迎亲队伍,鼓乐吹奏去女家接亲,到女家后,主客双方鞭炮齐呜。女方迎接新郎一班人入屋,以茶糖果品酬谢宾。新娘盛装礼拜家神,再拜别父母,父训宜家之道,为人妻妇之道,母以红绸为其盖头,时辰到,由二伴娘(新娘的伙伴)扶新娘,由其父或长兄背上轿,灯笼火把齐点燃,出门后吹灭一个,礼壶内的酒改装泔水,壶口插绿葱,表示喂得起猪,带青来,以示吉祥。红纸封两双筷子,两碗米(米上放钱,皆以八或六为数,以示发顺),表示有饭吃、有钱用,封一红纸包种籽(五谷杂粮、瓜、豆种籽),表示种植兴旺。男方还要给女娘肉(一端连着的两块肉,民间误读为“离娘肉”,作敬神肉)送亲人无论男女必为原配或童男童女(离婚的、丧偶的不能送亲)。接亲人抬上嫁妆准时出门。
迎亲:吉日良辰的头一天,男方要(按算命先生说的)请和新娘、新郎属相相生的双福人(一要原配、二要子孙兴旺)为其安床镇斗。安床时要说:“安床安床,夫妻永远同床,先生太子,后生姑娘,白头到老,儿孙满堂”。铺床单时要说:“这床单就是好,乖儿乖女铺上跑(有的说金童玉女铺上跑)”。理被盖时要说:“这床被子四个角,儿子将来坐八桌。”理枕头时要说:“这对枕头本是长,生的儿女胜爹娘。”还要在新房内用红纸封住盛满米的斗,上放剪刀、尺子、秤,以示五谷丰登,点亮七星灯,驱灾避邪恶。新房门口要放盆炭火,表示红红火火。新娘将到大门口预备好“回车马神”。新娘一到双方鞭炮齐鸣,新娘按规定的方向由双福人扶下轿,新娘头上要撒五谷彩红纸屑,到了门口,男方要给新娘进门钱,并说:“红包里面八百元(钱),发家致富万万年。”新娘跨进门槛时,男方扶新娘的人要说:“新人进门,脚踩生地,大福大贵,全家和气。”新娘要从火盆上跨过,以示消灾避邪。若此日执地,要用红毯或红纸铺地。婚礼仪式开始,司仪喊:“一拜天地,福禄双喜;二拜祖宗,功德无量;三拜高堂,万寿无疆;夫妻对拜,百年恩爱;送入洞房,儿女成双。”新娘到新房坐定,新郎的弟妹或侄辈要端水给新娘洗脸、洗脚,新娘要给端水人发红包,表示弟兄侄辈和睦。
网络配图
办喜宴 迎宾客
中午开席前先放鞭炮,后由总管安席,每桌摆上九大碗。菜上齐,宾客就坐后,由能言善说的人引新郎新娘给每桌斟喜酒(又名上花红酒、谢客)。引导人要视情况,先从送亲贵宾席开始,一说吉祥,二说致谢,三说趣话(风趣笑话)。如:“喜洋洋,笑洋洋,千里路上送新娘,动了龙步,受了风霜,照顾不周,缺少帮忙,敬请原谅,请喝喜酒。”“一张桌子四角方,九碗摆在正中央;墩子油腻圆子小块,席上无菜敬请原谅”。
晚上喝糖茶,新郎新娘要为参加婚礼的长辈、亲朋、乡亲斟糖茶,长辈在接受糖茶时要说祝贺的四言八句,平辈、老表等故意不接糖茶杯,出难题要新娘、新郎答复后才接饮,如指着杯子问:“这是啥”,回答:“杯子”,马上问:“今年背子,还是明年背子?”新郎新娘要回答具体时间……。喝糖茶后,年轻人要继续闹洞房。
网络配图
回门
第二天,新郎新娘回门,新郎第一要务是“提盒”(象征合卺),新郎新娘要带一桌人,两瓶酒,两块敬神肉,一只庞(即猪前小腿)及三色礼(糖食、糕点),用红纸封腰,回女方娘家叫“回门”,娘家要宴请宾客吃回门酒。饭中或饭后女方新友和新郎开玩笑,把新郎的脸抹红,有“大红人”之说,图吉利。有的还用苦楝果打新郎,暗示新郎在婚后的日子里别拿苦头给新娘吃。吃过午饭就回家,叫“原门转”,第三天又要上女方家,叫“走破日子”,吃了午饭由女方父母送新人回男方家“坐”十天“财”后,女方父母又接新人回家“坐”十天财,前后将近一个月,一门婚事才算结束。
乡土婚俗,过去婚姻一般只限于本民族(汉),基本上不与少数民族联姻。
解放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异族联姻不再罕见,同姓不同宗,同胞兄弟取异姓同胞姐妹也是常事。《婚姻法》深入人心,传统禁忌禁规被合法恋爱的男女打破。50年代破除收财礼,60年代提倡革命化、简单化的婚礼,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乡中婚事在旧俗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仪式古为今用,收受财礼之风日盛,宴请宾朋、亲友的规模及送礼的数额也一年比一年增长,成为一种负担,攀比更使一些家庭苦不堪言。
新娘盛装,母以红绸为其盖头。
文/李成明 图/本报资料